top of page

不只是技術的攝影

2017年10月20日或許對許多熱愛攝影的台大學生是一個轉折點。因為就在這天攝影師陳相儒應助理教授許詩嫻的邀約,在後者開設的「數位敘事」課程中帶來紀實攝影實務經驗的講座。

陳相儒在課堂上為學生們帶來了許多觀念,其中包括光圈、焦距以及快門的應用。他說:「照相就是光的藝術。」在講解光圈的應用時他指出,光圈小雖然較能拍出細節,然而,有時太過清楚也並不能夠稱之為美,攝影師應該要有自己衡量。講到鏡頭焦距時,,他以三位分別慣用不同焦距的大師之作品舉例,讓學生能快速了解不同鏡頭焦距之差異,也讓學生明白其實焦距光圈快門的調整並沒有絕對的孰好孰壞,只有適合與否。

除了基本的技術之外,陳相儒也教導學生如何利用光線增加照片的美感,例如使用不同色調、方向的光線時,呈現出的照片是甚麼樣的感覺;又或者不同顏色的對比或互補能如何提升照片的美感。談到構圖時,他指出:「其實好照片說白了就是希望人們的視線能停留在上面久一點。」因此他強調攝影時最常使用的三分構圖法就是將重要的部分擺在照片三分的部分,藉此吸引觀者的注意。他也以許多攝影作品來舉例如何使用視覺引導、幾何造形、框景構圖……等構圖技巧,使學生學到的不只理論,而是能立即理解如何進行操作。

重要的瞬間靠的是平時練習而成的直覺

在做結論時,陳相儒提到:「雖然今天說了這麼多技術,但其實攝影最後還是必須回歸直覺。」他認為,許多美好的時刻是不會停留的,正因為平時的大量練習,才能夠培養出敏銳的直覺,在那個重要的當下拍攝出美麗的照片。也因此,陳相儒給學生快速進步的建議便是「隨時保持攝影的習慣」以及「多欣賞大師的作品」,透過客觀的觀察與自身的實踐,便能夠快速培養攝影的直覺。

如果你拍的照片不夠好,表示你不夠靠近。

「拍照時不應該只拍出表象的事物,而是應該表現出當下的情緒才能引起共鳴。」陳相儒強調,所謂不夠靠近並不只是實際距離上的不夠靠近,更是心理上的不夠靠近。作為一位紀實攝影師,必須要了解人群、感受人群,攝影師才能真正將那份情緒反應在照片中。有因此陳相儒鼓勵學生隨時保持好奇的心並與人們攀談,透過實際了解對方就能更完美地詮釋場景。

演講結束後陳相儒也友善地留下了聯絡方式,告訴學生若有任何問題都能來信詢問,他也會盡力解答,課程結尾也與學生大合照,氣氛十分熱絡。

在聽完演講之後,我的腦海有如被大河沖刷過一般煥然一新,於是迫不及待拿起相機,便四處尋找應用攝影技巧的機會,也開始審視過去拍攝的作品中,是否曾經運用了這些技巧,最後整理出了這些作品:

1. 框架

透過形狀類似愛心的庭園造景襯托出老夫老妻的意象。

2. 視覺引導線

透過畫面中人物的視線與後方突出的木桿將觀者的目光帶向位於照片右側的海洋。

透過房屋、街道、柳樹、和服女子行走的方向等線條的方向將觀者的視線導向照片深處。

天空中的雲以橫向的形狀將觀者視線往左右兩邊導引,而地面上的花朵以及小火車則將觀者的視線導向照片深處,如此不同方向的導引使觀者的視線將整張照片掃過,另觀者的視線有效地停留。

3. 圖案、大量

相同的花朵呈現出大量的美感。

大量的魚圍繞成有如龍捲風般的漩渦,營造出大量的美感。

Single post: Blog_Single_Post_Widget
bottom of page